文章导读:如何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的成本呢?
从组织文化角度认识企业文化:企业的物质文化、行为文化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共性;企业的管理文化、经营文化、品牌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特质。
企业文化有非常多的解释,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更需要从经济文化角度认识企业文化,这可以提供更为现实的思考。经济文化的核心是通过竞争追求财富的化。经济学的竞争理论是建立在成本与价格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的。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是产品成本,在财务上体现为有形成本——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。
直接成本表现为材料、人工费、制造费用等,间接成本表现为包装、商标、广告、管理人员的费用等。这种有形成本是可计量的显性成本。但企业成本中大量发生的无形成本,是财务成本上无法计量的。如,交易成本、时间成本、制度成本、信息成本、决策成本、寻租成本、惯性成本、投机成本、精神损耗成本等。它是隐性成本,也是一种冲合成本,既可是正值,也可为负值,并随时冲合企业显性成本中的成本,使其增高或者下降。
隐性成本的现实存在,是企业经营的真正风险所在。如,企业人际沟通的障碍,造成不合作、不协同,事不关已、高高挂起,推诿、踢皮球,形成交易成本;蹭时间、磨“洋”工,造成效率低下,而老员工的不断解雇,使得新员工需要花费入职适应,都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或培训成本;怀疑与不信任,造成企业必须以设置监督机构与监督人员,监督制度的执行,而越是严密的制度,执行成本也越大,如果员工内心抵触,制度则会失效,增大制度成本。
此外,沟通不畅,信息不对称,比如,业务员隐瞒“跑单”信息,企业要建立信息(监控)体系,为此要付出还不一定见效的信息成本;而权力造成不容异已的主观决策,短视、不科学、缺少责任心的决策,又造成屡屡不绝的决策失误,企业为此要付出决策成本;行贿受贿——追求短期利益,用金钱购买“暴利机会”,造成权力的寻租成本;伦理失衡,道德失范,造成商业机密的失窃,如森林王广告:“强化地板是工业垃圾”。一则抵毁他人的广告,被判处200万元罚款,形成道德支付,造成道德成本;员工满足于现状,不愿做开拓性和创造性工作,得过且过,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形成惯性成本。
员工投机取巧,不愿踏踏实实、勤勤恳恳地工作,人浮于事中钻营机会,造成风气不正,形成投机成本;强调“做人”而非“做正确事”,使员工精力集中于人事而非做事,关键员工离职导致人心涣散,企业奖赏不明,良莠不分,导致勾心斗角,干活心累,加班加点透支体力,造成员工精神疲劳与亚健康,甚至使员工感觉工作成为苦役,失去信心与乐趣,造成精神耗损成本。
附: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