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观的强化也是价值观的巩固过程,主要是通过价值观制度化来深化与巩固。此外,还可通过工作计划,政策调控,身先示范,树立榜样,仪式仪典,持之以恒地培训、活动、宣传等加强。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、企业文化建设、企业形象设计中,企业应该如何去做呢?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。
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应把握以下步骤:
◇激发动机。通过利益的倾斜调控加大强化的力度,让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产生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动机,并成为激励员工获得更大利益的精神动力;
◇将价值观制度化。用制度强制力对不同于以往的观点和行为特别加以强调,并使确立的目标和准则不但被员工认同,而且成为他们心中的具体目标和行为的约束力;
◇计划与政策调控。将价值观贯穿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,运用一套模式对价值观加以巩固。如,培训、仪式仪典、树立榜样、奖优惩劣;
◇沟通。沟通、沟通、再沟通,直至所有员工明白并理解核心价值观,并使违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产生压力和畏惧;
◇宣传与舆论。利用各种媒体与渠道不断地宣传,同时掌握舆论导向,建立舆论法庭,
在学习中加深理解,转变观念;
◇建立学习型组织。以学习为组织进步的动力。通过学习接受新的信息,更新观念,保持对外部世界的动态适应;
◇率先垂范。用时间、耐心和不懈的努力坚持,身先示范,克服自身的文化障碍,在实践中维护核心价值观;
◇持之以恒,积极强化。企业员工的价值观、信条、口号、作风、习俗、礼仪等文化要素,是持续不断进行强化的产物。
强化是指人们的某种行为因受到一定刺激而获得继续或中断的过程。获得行为继续下去的结果的强化,叫做正强化或积极强化;使行为中断或中止的强化,叫负强化或消极强化。运用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,积极强化的刺激使人们获得奖赏性的情绪体验,而消极强化的刺激带给人们惩罚性的情绪体验。从而使人趋乐避苦,趋利避害。
价值观的强化是企业的长期行为,靠短期突击不仅不能奏效,而且有害。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人与事,通过活的载体才能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与个人。价值观的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也有人认为,“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,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,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‘惰性’作反复较量、长期斗争。”而移植其他组织的价值观一般是难以成功的,往往会产生水土不服,但有选择地作同质性、吸收性的嫁接,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。